作者: 來源: 人氣:64
我國清真食品生產歷史源遠流長,距今已有1,200多年。我國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有10個,穆斯林人口約有2,000多萬。長期以來,我國的穆斯林群眾創造了豐富燦爛的飲食文化。
據食品專家統計,我國現有傳統清真菜肴約5,000種,小吃近千種,已經形成了糧、油、肉類、乳品、糕點、制糖、罐頭、糖果、調味品、豆制品、淀粉、制鹽、蛋制品、添加劑、酵母、制茶,兒童食品、保健食品、果蔬加工、速凍食品、凍干食品等多個清真食品門類。
我國清真食品原材料資源品種繁多,用于生產清真食品的植物資源也極為豐富,糧食年產量5億多噸。同時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牛、羊飼養大國,羊的飼養量、出欄量、羊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牛肉年產量近500萬噸,出口居世界第三位。
改革開放特別是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隨著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穆斯林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清真食品產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清真食品產業 規模不斷擴大、特點不斷顯現。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優勢的清真食品龍頭企業,他們中既有像“月盛齋”“鴻起順”“洪長興”“老孫家”這樣的老 字號企業,也有像“伊利”“麥趣爾”“皓月”“草原興發”這樣的新興企業。同時也涌現出寧夏農墾賀蘭山清真牛羊肉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走國際化道路的優 秀清真食品企業,中國在世界清真食品市場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盡管如此,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管理上的不力導致我國清真食品市場秩序混亂,清真食品不僅存在衛生質量等問題,更讓不法經營者有機可乘,他 們將目標轉入目前在法律、法規、標準等方面還極不完善的清真食品市場,濫用清真食品標識,生產、銷售假冒清真食品、用不清真的食品冒充清真食品,造成“清 真食品”不“清真”。表面上看來只是食品安全問題,實際上已經牽涉到少數民族飲食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的敏感問題,極大地傷害了穆斯林民眾的合法權益和民族 感情,甚至引發民族沖突、破壞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弄清我國清真食品標準現狀,建立健全清真食品標準體系,加強清真食品的管理和法律保護迫在眉睫。